发布时间:2020-06-12
河南省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指导手册
V1.0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5月
前言
构建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改进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是新形势下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治本之策。为深入贯彻省政府《河南省深化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和省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交通运输企业构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豫交文〔2018〕458号)等要求,服务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科学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省道路运输局组织有关专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借鉴吸收省内外先进经验及研究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编制了《河南省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手册》内容主要包括: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目标、术语和定义、可视化工作成果、基本原则、构建流程。鉴于双重预防体系所涉及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较多且在不断地修改变化之中。加之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因此,敬请使用者谅解并提出批评意见。各企业在使用时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在参考《手册》的基础上编制本企业的专用手册。
目 录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深化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豫政办〔2018〕68号)和省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交通运输企业构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豫交文〔2018〕458号)等要求,进一步加强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依据《河南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试行)》、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试行),制定本指导手册。
本指导手册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吸收省内外安全管理先进适用经验方法,结合河南省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编制。适用于指导河南省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构建及体系运行等实施工作。
企业可结合本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具体情况和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编制与本企业相适应、便于运行操作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细则。
指导企业建立先进适用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通过实施工艺严防、设备严控、人员严管和过程严治,实现企业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闭环管理;实现企业双重预防的常态化、标准化、清单化和信息化,实现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本质提升,防范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从根本上取得事故防范的主动权。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
GB/T 24353 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 33000-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 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8344—2016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GB 18565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JT 719 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
JT/T198 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
JT/T 794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JYBZ 2014-181 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
《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2016.4.11】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2016.4.21】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2016.4.21】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2016.3.1】
《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管理办法》【2016.4.20】
《河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试用)》
《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
《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暂行办法》
《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试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手册。
(1)风险
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2)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致险因素
促使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或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或扩大其损失程度、或增大其不良社会影响的潜在原因或条件。
注:重点关注人、设施设备、环境和管理方面影响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的各项因素。
(4)风险辨识
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
(5)风险评估
将风险辨识的结果按照风险评估标准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和(或)其量的大小、级别,以及是否可接受或可容许。
(6)可接受风险
指预期的风险事故的最大损失程度在单位或个人经济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大限度之内。
(7)重大风险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8)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和(或)环境破坏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9)风险分析
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理解风险性质,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
(10)风险分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管控的优先顺序。
(11)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风险不同级别、所需控制资源、控制能力及控制措施复杂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控制层级的风险控制方式。
(12)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1)制定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治理工作方案、工作手册、岗位操作手册;
(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3)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含奖惩制度);
(4)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含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
(5)建立风险清单和数据库;
(6)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台账和数据库;
(7)设置风险公告栏;
(8)制作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
(9)绘制风险四色分布图、作业风险比较图;
(10)制定事故应急处理卡。
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应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全面彻底排查、科学严谨管控各类风险,精准治理事故隐患,构筑起管控源头风险、消除事故隐患的双重安全防线,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建立与运行并重原则
企业应依据本手册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坚持建立与运行并重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持续安全生产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3)“控制风险、治理隐患”有效性原则
双重预防体系是将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排查治理之前,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企业创建中应确保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4)风险隐患双预防持续改进原则
企业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动态循环模式,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现双重预防体系闭环管理。
双重预防体系构建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人员培训,划分和确定风险点、风险辨识、风险分级、编制风险隐患清单、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等内容。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程序见下图1.
图1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基本程序
企业应在现有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完善本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制度和建设实施方案,以正式文件(红头文件)方式明确。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至少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和一名熟悉风险评估工作的人员。企业也可以聘请安全专家或注册安全工程师协助开展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工作。企业应明确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相关职责。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制度应明确目标、责任人员及其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分级标准、资金投入、建档监控、考核标准等。考核标准应将各部门、各岗位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绩效奖惩。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应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企业各部门应根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企业应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全员培训,使员工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训内容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法规、文件、标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方法;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风险点分级管控原则、方法;重大风险管理措施等。
企业应制定《教育培训制度》,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保障措施。
企业应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够对企业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并带领员工以正确的方法开展工作。
——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安全管理方面,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应急预案等;
——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等设备设施清单及其布置;
——作业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
——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等设备运行、维修及故障记录;
——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案例;
——相关风险管理资料。
企业应根据业务经营范围,综合考虑不同业务范围风险事件发生的独立性,以及历史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确定一个或以上风险辨识范围。
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风险辨识范围为独立核算或相对独立从事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业务的生产单元。
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根据业务范围、生产区域、管理单元、作业环节、流程工艺等进行作业单元划分。普通货运输企业的作业单元为:驾驶员、普通货物运输车辆、运输过程、动态监控、消防管理、安全管理(包括机构、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安全教育、操作规程、隐患排查、应急管理、驾驶员管理、车辆管理等)、工作场所(指办公设施)、其他(触电,灼烫,淹溺,等。)。
针对不同作业单元,结合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实际,综合考虑历史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省内外同行业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确定各作业单元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并按照人、设施设备、环境、管理四要素进行主要致险因素分析。《致险因素分析表》见表1。
企业统一部署,组织各岗位人员对照各自岗位的安全工作实际情况,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对所使用有的设施设备、操作行为、作业环境等进行风险因素辨识,针对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否有效进行确认,并填写《岗位安全风险辨识情况表》。作业活动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作业活动,作业场所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所有场所。《岗位安全风险辨识情况表》,见表2。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经过研究分析确认,形成《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情况汇总表》,见表3。
风险评估是根据危险源可能发生的每种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级的过程。
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和严重程度(C)。可能性指标分级标准,见表4。后果严重程度分级判断标准表,见表5,后果严重程度等级取值表,见表6。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可导致不同事故类型的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较大、一般、较小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代表。风险等级大小(D)由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严重程度(C)两个指标决定,D= L* C。风险等级取值区间表,见表7。
企业应建立完善风险公告制度,并针对辨识评估出的风险,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所有管理者和员工都掌握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
1)区域风险四色分布图
企业应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将作业场所、生产设施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并设置在企业醒目位置,向本单位从业人员或外来人员公示企业风险分布情况。《企业风险分级四色平面图》,见图2。
图2 普通货物运输企业风险四色分布图(示例)
2)作业风险比较图
企业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饼状图或曲线图等将难以在平面布置图、地理坐标图中示例风险等级的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关键任务按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等。企业应在醒目位置或作业车间等将作业风险比较图对员工进行公告。《作业风险比较图》,见图3。
图3普通货物运输企业作业风险表图(示例)
3)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
企业应在有风险的工作岗位设置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告知从业人员本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电话等信息。《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见例4。
4)重大风险告知栏
企业应在有重大风险的场所和设备设施的醒目位置设置重大风险告知栏,标明危险源名称、风险等级、危害有害因素、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电话等信息。《重大风险告知栏》,见例5。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以下原则:
——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逐一明确企业、车间(队)、班组和岗位的管控重点、管控责任和管控措施。
——重大风险应由企业级组织进行专项管控。
——风险控制资源投入如安全专项资金、升级改造、监测监控等应根据风险等级确定优先等级。
——按照消除、限制和减少、隔离、个体防护、安全警示、应急处置的顺序控制。
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管控清单,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企业应结合风险特点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的规定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工程技术;
——安全管理;
——人员培训;
——个体防护;
——应急处置。
企业要高度关注运营情况和风险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风险评估结果为低风险时,维持现有管控措施,对执行情况进行审核。风险评估结果为一般风险时,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进行评估,检查并确认控制程序和措施已经落实,需要时可增加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结果为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时,应明确不可容许的危险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因素,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
作为风险进行管控的,必须制定重大风险管控措施。风险管控措施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建立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得到执行。
——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并保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明确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或者责任机构,并定期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明显的告知牌及警示标志。
——以岗位风险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为重点,强化员工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
(1)企业应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风险开展全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将存在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点。
(2)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和岗位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事项、内容和频次;完善资金投入和使用制度;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从业人员发现、报告事故隐患。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评估、核销全过程的信息档案管理制度。
(3)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计划、排查、登记、治理、评估和验收环节,形成闭环管理。
(1)隐患排查计划应明确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层级、责任人和频次。
(2)隐患排查计划应做到定期排查与日常排查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对存在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应重点排查。
(1)企业应按照隐患排查计划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和问题清单。
(2)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事故隐患的等级由组织隐患排查的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定。
(4)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立即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危及的周边人员。
(5)企业应及时将隐患名称、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等信息向从业人员通报。
(1)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
(2)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
(3)对于一般事故隐患,企业责任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整改。
(4)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1)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实现闭环管理。
(2)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安全生产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在完成治理并经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后,还应当按规定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经营的书面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1)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或数据库,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排查任务清单、隐患和问题清单、整改工作清单、复查验收清单。
(2)企业应登录http://www.hnjtaq.com/进入“河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企业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隐患信息的登记、分类分级、整改、跟踪等工作。
(3)企业的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应当与当地政府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并将统计数据及时上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企业每年至少应对本单位的双重预防体系的有效性、适应性进行一次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各环节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双重预防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遇到下列情形之一时,企业应及时修正完善双重预防体系相关制度文件和管控措施,闭环管理,持续改进,促进双重预防体系有效实施:
(1)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
(2)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3)关键设备发生变化;
(4)企业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5)发生伤亡事故或同行业、相关行业发生事故;
(6)组织机构发生变化;
(7)隐患排查治理发现的风险管控存在的缺失和漏洞;
(8)企业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风险辨识范围(业务名称) | 作业单元 | 典型风险事件 | 致险因素 | |||
人的因素 | 设施设备因素 | 环境因素 | 管理因素 | |||
普通货物运输 | 驾驶员 | 沪昆高速湖南中方县段“1·3”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 驾驶员超速、过度疲劳驾驶 | 事故现场路面视认效果不良。在夜间、雨天气条件、车辆高速运行的情况下,驾驶人对现场路面的视认情况受到一定影响。 | 驾驶员日常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责任和安全意识不强。 | |
货运车辆 | 沪昆高速公路“8·6”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 ---------- | 驾驶车辆不符合技术标准 |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故意瞒报车辆,。 | ||
车辆运输 | 光山县312国道“8·12”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 无证从事货运业务 | 行车制动系统技术状况不符合GB18344-2001的规定 | 企业和公路局车管所对车辆年度审验把关不严,在未对货车制动性能有效检测的情况下,就让其通过了年度审验。 | ||
动态监控 | 大广高速信阳新县 “9·11”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 企业监控人员未及时制止监控系统发现的驾驶员违规行为 | 企业动态监控系统记录不全,卫星监控系统发现的货运车辆超速报警信息未及时按规定纠正并报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 ---------- | 企业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培训记录、电话短信提醒记录缺失,卫星定位监控夜间值班制度执行不力。 | |
安全管理 | 漯河市舞阳 “4·23”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 锦程运输公司在车辆例检、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环节把关不严,漯河市公路局三丁超限检测站未对拒检逃逸、闯卡逃避检测等环节进行专项整治,漯河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对货运车辆无证运营查处不力。 | --------- | -------- | 企业未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监察机构联合治超长效机制组织协调不力。 | |
其他 | ------ | ------------ | ----------- | --------- | ----------- |
岗位:
序号 | 作业活动名称 | 风险因素 | 可导致的事故/事件 | 现有控制措施情况 | ||
风险点 | 情况描述 | 措施 | 是否有效 | |||
1 | ||||||
2 | ||||||
3 | ||||||
4 | ||||||
5 | ||||||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作业活动 | 风险辨识 | 可能导致事故类型 | 风险评估 | 管控措施 | 隐患 排查 | 责任部门 | 责任人 | |||||
可能性大小L | 结果严重程度C | 风险值D | 风险等级 | |||||||||
1 | 驾驶员资格管理 | 未取得从业资格证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6 | 5 | 30 | 较大/橙色 | ①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上岗时应当随身携带从业资格证。 | 是£ 无□ | |||
2 | 驾驶员操作 | 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违章作业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6 | 10 | 60 | 重大/红色 | ②从业人员必须熟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 | 是£ 无□ | |||
3 | 从业人员教育 | 未按要求开展驾驶员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6 | 5 | 30 | 较大/橙色 | ③企业应当通过岗前培训、例会、定期学习等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生产、职业道德、业务知识和操作规程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企业宜采用具有人脸识别的网络教育形式开展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 | 是£ 无□ | |||
4 | 驾驶员聘用 | 聘用把关不严格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6 | 5 | 30 | 较大/橙色 | ④驾驶员年龄不超过60岁,安全信用考核合格或未被列入黑名单。 | 是£ 无□ | |||
5 | 驾驶员驾驶 | 未履行驾驶员职责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6 | 5 | 30 | 较大/橙色 | ⑤驾驶人员安全生产职责应至少包括:a)执行企业有关运输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按照有关运输规定行车和停车;b)负责车辆日常检查和维护;c)随车携带相关有效证件及文书,保证车辆安全防护设施、设备良好有效;d)参加安全学习、教育培训等活动,掌握应急处理办法;e)对运输事故及时报告和应急处置。 | 是£ 无□ | |||
6 | 车辆证照管理 | 车辆证照不符,未配备安全设备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6 | 5 | 30 | 较大/橙色 | ①车辆应持有有效的《道路运输证》、《机动车行驶证》等证件,配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应急处理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 | 是£ 无□ | |||
7 | 车辆设备管理 | 车辆不符国家合规定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9 | 5 | 45 | 较大/橙色 | ②禁止使用报废的、擅自改装的、检测不合格的和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运输。 | 是£ 无□ | |||
8 | 车辆技术管理 | 车辆技术等级不符合要求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10 | 10 | 100 | 重大/红色 | ③车辆应符合规定的技术等级要求及汽车报废标准规定的使用年限或运营公里数。 | 是£ 无□ | |||
9 | 车辆技术管理 | 车辆技术状况不符合要求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10 | 10 | 100 | 重大/红色 | ④企业应当按照《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要求,维护、检测、使用和管理专用车辆,确保专用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 是£ 无□ | |||
10 | 车辆日检管理 | 车辆安全部件失效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10 | 10 | 100 | 重大/红色 | ⑤车辆日常安全检查至少包括:轮胎、制动、转向、灯光、监控终端、防护装备等部位,确保齐全有效并符合要求。(每月) | 是£ 无□ | |||
11 | 车辆运输作业 | 未采取防脱、防散措施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3 | 2 | 6 | 一般/黄色 | ①企业或者单位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货物脱落、扬散 | 是£ 无□ | |||
12 | 车辆营运手续 | 未办理规定运输手续,违法运货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6 | 5 | 30 | 较大/橙色 | ②不得运输法律、行政法规禁止运输的货物。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限运、凭证运输货物,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运输手续 | 是£ 无□ | |||
13 | 动态监控作业 | 未装备卫星定位装置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6 | 10 | 60 | 重大/红色 | ①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为其车辆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有效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 | 是£ 无□ | |||
14 | 动态监控作业 | 卫星定位装置故障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6 | 10 | 60 | 重大/红色 | ②企业应当确保卫星定位装置正常使用,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卫星定位装置存在的故障,保持车辆运行时在线。卫星定位装置出现故障、不能保持在线的车辆,企业不得安排其承担运输经营任务。 | 是£ 无□ | |||
15 | 动态监控作业 | 卫星定位装置被干扰破坏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6 | 10 | 60 | 重大/红色 | ③企业应当依法对恶意人为干扰、屏蔽卫星定位装置信号、破坏卫星定位装置、篡改卫星定位装置数据的人员给予处理,情节严重的应当调离相应岗位。 | 是£ 无□ | |||
16 | 动态监控作业 | 未及时录入更新车辆、驾驶员信息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1 | 2 | 2 | 较小/蓝色 | ④拥有50辆及以上重型载货汽车或牵引车的企业应当按照标准建设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或者使用符合条件的社会化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在监控平台中完整、准确地录入所属车辆和驾驶员的基础资料等信息,并及时更新。 | 是£ 无□ | |||
17 | 动态监控作业 | 监控平台故障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6 | 10 | 60 | 重大/红色 | ⑤拥有50辆及以上重型载货汽车或牵引车的企业应当确保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正常使用,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监控平台存在的故障,保持车辆运行时在线。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及车辆行驶道路的实际情况,在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中设置监控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的限值,以及核定运营线路、区域及夜间行驶时间 | 是£ 无□ | |||
监控人员配备 | 未按规定配备监控人员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6 | 10 | 60 | 重大/红色 | ⑥拥有50辆及以上重型载货汽车或牵引车的企业应当配备专职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人员,建立动态监控人员管理制度。专职动态监控人员配置原则上按照监控平台每接入100辆车1人的标准配备,最低不少于2人。 | 是£ 无□ | ||||
19 | 监控人员管理 | 监控人员能力不足,未接受岗前培训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6 | 5 | 30 | 较大/橙色 | ⑦监控人员应当掌握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熟悉动态监控系统的使用和动态监控数据的统计分析,经企业或者委托具备培训能力的机构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 | 是£ 无□ | |||
20 | 动态监控作业 | 未执行监控规定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6 | 5 | 30 | 较大/橙色 | ⑧拥有50辆及以上重型载货汽车或牵引车的企业应当依法对不严格监控车辆行驶状况的动态监控人员给予处理,情节严重的应当调离相应工作岗位。 | 是£ 无□ | |||
21 | 动态监控作业 | 未及时记录监控信息,提醒驾驶员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6 | 5 | 30 | 较大/橙色 | ⑨拥有50辆及以上重型载货汽车或牵引车的企业应当在车辆运行期间对车辆和驾驶人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动态监控人员应当实时分析、处理车辆行驶动态信息,及时提醒驾驶员纠正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并记录存档至动态监控台账。 对经提醒仍然继续违法驾驶的驾驶员,应当及时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对拒不执行制止措施仍然继续违法驾驶的,企业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并在事后解聘驾驶员。 | 是£ 无□ | |||
22 | 动态监控作业 | 未封存、提供监控数据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1 | 2 | 2 | 较小/蓝色 | ⑩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企业应当在接到事故信息后立即封存车辆动态监控数据,配合事故调查,如实提供车辆动态监控数据。车辆安装视频监控装置的,还应当提供视频资料。 | 是£ 无□ | |||
23 | 监控数据分析 | 未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1 | 2 | 2 | 较小/蓝色 | ⑪企业应当定期对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数据质量问题、驾驶员违法违规驾驶行为进行汇总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 是£ 无□ | |||
24 | 监控数据保存 | 监控数据保存期限不符合要求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1 | 2 | 2 | 较小/蓝色 | ⑫对存在交通违法、违规信息的驾驶员,企业应当在事后及时给予处理,交通违法信息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对多次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驾驶员应当作为重点监控和安全培训教育的重点对象。车辆动态监控数据应当至少保存6个月,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应当至少保存36个月。 | 是£ 无□ | |||
25 | 安全管理 | 组织机构、经费投入、安全责任、制度建设、培训教育、隐患排查、应急管理、驾驶员管理、车辆管理、运营调度等 |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 | 6 | 5 | 30 | 较大/橙色 | ①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 是£ 无□ |
序号 | 可能性级别 | 发生的可能性 | 取值区间 |
1 | 极高 | 极易 | (9-10] |
2 | 高 | 易 | (6-9] |
3 | 中等 | 可能 | (3-6] |
4 | 低 | 不大可能 | (1-3] |
5 | 极低 | 极不可能 | (0-1] |
备注:
1.可能性指标取值为区间内的整数或最多一位小数;
2.区间符号“[]”包括"等于",“()”不包括"等于",如:(0-1]表示 0<取值≤1。
后果严重 程度 |
后果严重程度总体判断标准定义 |
特别严重 | (1) 人员伤亡,可能发生人员伤亡数量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中特别重大事故伤亡标准; (2) 经济损失,可能发生经济损失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特 别重大事故经济损失标准; (3) 环境污染:可能造成特别重大生态环境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 (4)社会影响:可能对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外交、军事、政治等产生特别重大影响。 |
严重 | (1) 人员伤亡,可能发生人员伤亡数量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中重大事故伤亡标准; (2) 经济损失,可能发生经济损失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重 大事故经济损失标准; (3) 环境污染:可能造成重大生态环境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 (4) 社会影响:可能对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外交、军事、政治等产生重大影响。 |
较严重 | (1) 人员伤亡,可能发生人员伤亡数量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中较大事故伤亡标准; (2) 经济损失,可能发生经济损失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较 大事故经济损失标准; (3) 环境污染:可能造成较大生态环境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 (4) 社会影响:可能对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外交、军事、政治等产生较大影响。 |
不严重 | (1) 人员伤亡,可能发生人员伤亡数量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中一般事故伤亡标准; (2) 经济损失,可能发生经济损失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一 般事故经济损失标准; (3) 环境污染:可能造成一般生态环境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 (4) 社会影响:可能对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外交、军事、政治等产生较小影响。 |
注: 表中同一等级的不同后果之间为“或”关系,即满足条件之一即可。 |
后果严重程度等级 | 后果严重程度取值 |
特别严重 | 10 |
严重 | 5 |
较严重 | 2 |
不严重 | 1 |
风险等级 | 风险等级取值区间 |
重大 | (55、100] |
较大 | (20、55] |
一般 | (5、20] |
较小 | (0、5] |
备注:
区间符号“[]”包括等于,“()”不包括等于,如:区间(0、5]表示 0<取值≤5。
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示例 一、认真组织本班组人员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开展安全活动,不断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保护他人意识。 二、认真落实安全技术交底要求,组织搞好安全活动,开好安全班前会,提出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对使用的机具、设备、防护用品和作业环境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或向上级主管报告。 三、认真执行好交接班制度,做好班组自检工作。不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对上级的违章指挥应提出意见,并有权拒绝执行。严格制止班组成员的违章作业,认真接受安全人员的检查监督。 四、遇到有不安全的异常情况出现时,应及时检查(或暂停作业进行检查)并报告上级主管人员,查明情况、确定无隐患后才能继续作业。 五、严格控制班组人员带病上岗,疲劳作业和单人承担重险。 六、当遇有施工需要,必须临时拆除某些拉、撑杆件以及需对技术措施做某些变动时,必须报告有关人员批准并采取安全弥补措施,不得擅自决定。 七、发生安全伤亡和未遂事故时,必须保护好事故现场,并立即报告上级领导,不准隐瞒不报或擅自处理。 八、开展好班组的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注意发现安全工作中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并纳入评比内容。 |
XX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示例)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公司)风险分级管控,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特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总则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危害因素以及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部门负责人是本单位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长: XXX (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 XXX (安全负责人) XXX (设备部负责人 XXX (生产部负责人) XXX (仓管部负责人) XXX (行政部负责人) XXX (财政部负责人) 成员:XXX、…… (二)领导组职责 1. 主要负责人是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 安全负责人负责对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 各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 设备部负责具体实施公用辅助系统的风险辨识、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 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风险管控工作。 6. 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风险辨识管控。 (三)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设置 主任:XXX 副主任: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 办公室:安环部联系人:XXX、XXX 办公室职责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在安环部处,由XXX(安全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检查、督促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 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 制定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 指导、督促各部门、车队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 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 承办上级部门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危险源辨识程序及风险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 年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每年由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制定年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部门负责人(必要时聘请专家),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对生产系统、装置设施、作业环境、作业活动等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危险源辨识。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危险源种类及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2. 月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每月由各部门负责人牵头组织本部门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结合本部门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危险源辨识。 3. 每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危险源辨识。加强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危险源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前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危险源辨识,发现危险源后及时向当班跟班队长、班组长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及部门负责人。 (二)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采用LEC评价法(格雷厄姆评价法)、风险矩阵法等方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其中: 存在以下情形之一者,可界定为重大风险。 1)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3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2)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3)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30人及以上的; 4)经风险评估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本企业认为有必要列为重大风险的其他条件。 (三)建立风险数据库、重大风险清单 1.各部门危险源辨识结束后,分别由主要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针对各系统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风险等级评定标准(推荐采用LEC评价法、风险矩阵法等)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建立一整套风险数据库、重大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分布图,汇总造册。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 各部门每次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风险清单,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风险分级管控 1. 根据风险评估,针对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公司、部门(车间)、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 针对重大、较大风险,由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按照“五落实”原则,跟踪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 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召开公司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风险管控重点。 4. 各部门牵头组织召开部门专题会,每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 由安全负责人牵头,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五、建立风险清单及风险管控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之后,负责建立风险清单及数据库,参照《风险清单》格式,完善风险管控措施。风险清单应至少包括风险名称、风险位置、风险类型、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及责任人等内容。 六、建立重大风险管控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对重大风险进行汇总,登记造册,并对重大风险存在的作业场所或作业活动、工艺技术条件、技术保障措施、管理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责任部门及工作职责等进行详细说明。对于重大风险,企业应及时向街道安监办和区安监局报告。 七、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 完善风险公告制度,全公司要在重大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标明主要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安环部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 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中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一次以年度、综合、专项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八、考核办法 (略) |
XX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示例) 为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逐渐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制。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实行隐患闭环管理,特建立此项制度。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长: XXX (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 XXX (安全负责人) XXX (设备部负责人) XXX (生产部负责人) XXX (仓管部负责人) XXX (行政部负责人) XXX (财政部负责人) …… 成员:XXX、…… (二)领导组职责 1. 主要负责人是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对隐患排查全面负责。 2. 安全负责人负责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 各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 设备部负责具体实施公用辅助系统的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 5. 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6. 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隐患排查治理办公室设置 主任:XXX 副主任: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 办公室:安环部 联系人:XXX、XXX 办公室职责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在安环部处,由XXX(安全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 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程序、方法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 指导、督促各部门、车间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4. 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 承办上级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隐患排查依据及范围 公司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对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包括承包商和供应商等相关服务范围进行隐患排查。 三、隐患排查方法及频次 1.组织制定各部门、岗位、场所、设备设施的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和风险辨识清单,明确隐患排查及风险辨识的时限、范围、内容和要求,并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不同方式进行隐患排查和风险辨识,建立隐患和风险清单及数据库,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组织有关人员对本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作出认定,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2.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及风险辨识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和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对排查的隐患及时进行治理,对辨识出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在现场设置重大风险公告栏、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根据风险大小绘制企业风险四色分布图及作业风险比较图。企业根据责任分工组织整改。主要负责人针对重大隐患组织制定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应急预案。企业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监控防范措施。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相关设备、设施。 3.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验收。重大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组织本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验收或委托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进行评估。 四、信息报送 企业应如实记录隐患排査治理情況,至少每月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设置重大风险公告栏、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及风险四色分布图,及时将隐患排査治理情况和风险管控情况向从业人员通报。企业应运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隐患排査、报告、治理、销账等过程进行电子化管理和统计分析,建立风险清单和数据库,并按照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定期或实时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
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 | ||||
岗位名称 | 普货驾驶员 | 风险等级 | 重大 | 编号:001 |
| 主要风险因素 | 1、超员超速、疲劳驾驶等违规驾驶行为; 2、驾驶员心理、情绪异常,生理出现异常; 3、遇到紧急情况,不能紧急有效处置; 4、未严格执行“三检”制度,车辆带病运行; 5、----- | ||
易发生事故类型 | 交通事故 | 应急处置措施 | 1、积极进行自救; 2、拨打110求救报警电话; 3、向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 4、保护现场; ------- | |
| ||||
责任人: | 安全操作要点 | 1、自觉遵守国家、行业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休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2、按时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演练,提高自身应急处置能力;自觉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应急知识,提高防御性驾驶及紧急避险能力; 3、保持身心健康、严禁带情绪上岗;情况严重的及时申请调休; 4、按规定做好“三检”工作,保持车况良好;保持车载安全设施设备齐全良好;按规定填写好行车日志。 --------- | ||
联系电话: | ||||
应急电话:公司应急值班室电话: 相关政府部门电话: |
存在以下情景之一者,可界定为重大风险:
在企业历史上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5年内发生3次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在30人以上的;
经风险评估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本企业认为有必要列为重大风险的其他条件。
设计要求:
内容:重大风险公告栏应包括主要危害有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公告栏大小及排版:不做具体要求,各企业应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悬挂或张贴至现场醒目位置。
示例:重大风险公告栏示例
重大风险公告栏(示例)
动态监控重大风险公告栏
| |||
区域 | 监控室 | 危险等级 | 重大/红色 |
| |||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 事故后果 | ||
未装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配备专职监控人员 | 交通事故 | ||
卫星定位装置故障 | 交通事故 | ||
卫星定位装置被干扰破坏 | 交通事故 | ||
监控平台故障 | 交通事故 | ||
事故预防措施 | |||
u 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为其车辆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有效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 u 企业应当确保卫星定位装置正常使用,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卫星定位装置存在的故障,保持车辆运行时在线。卫星定位装置出现故障、不能保持在线的车辆,企业不得安排其承担运输经营任务。 u 企业应当依法对恶意人为干扰、屏蔽卫星定位装置信号、破坏卫星定位装置、篡改卫星定位装置数据的人员给予处理,情节严重的应当调离相应岗位。 u 拥有50辆及以上重型载货汽车或牵引车的企业应当确保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正常使用,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监控平台存在的故障,保持车辆运行时在线。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及车辆行驶道路的实际情况,在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中设置监控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的限值,以及核定运营线路、区域及夜间行驶时间。 u 拥有50辆及以上重型载货汽车或牵引车的企业应当配备专职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人员,建立动态监控人员管理制度。专职动态监控人员配置原则上按照监控平台每接入100辆车1人的标准配备,最低不少于2人。 | |||
应急救援措施 | |||
u 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通知事故车辆,及时恢复正常。 | |||
公司应急联系电话: ******** 急救电话:火警119、医疗120、交通事故110 | |||
责任部室: 联系电话: |
序号 | 场所/位置 | 风险源 | 辨识标准 | 可能造成的后果 | 风险类型(按照GB6441) | |||
1 | 普通货物运输车辆 | 运输车辆 | 普通货物运输车辆本身故障或驾驶员误操作可能发生事故。 |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环境影响 | 车辆伤害、火灾、其它爆炸 | |||
2 | 停车场地 | 运输车辆 | 普通货物运输车辆本身故障或驾驶员误操作可能发生事故;无关人员进入停车场,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环境影响 | 车辆伤害、火灾、其它爆炸 | |||
建筑物 | 建筑物内的可燃物遇火源可能发生火灾事故。 |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环境影响 | 火灾 | |||||
电气设备、线路、开关 | 人员接触绝缘失效或漏电的电气设备、线路、开关,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 人员伤亡 | 触电 | |||||
杂草、厨房的烟道、液化石油气钢瓶、燃气调压间、燃气计量间 | 区域内杂草、厨房的烟道的油污遇明火可能导致火灾;液化石油气钢瓶、燃气调压间、燃气计量间内燃气发生泄漏,遇火源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 |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环境影响 | 火灾 | |||||
…… |